广东两会前瞻|普华永道王斌:让“小巨人”企业被市场和资本“看见”,建议设立专精特新母基金

速盈注册

你的位置:速盈注册 > 最新动态 > 广东两会前瞻|普华永道王斌:让“小巨人”企业被市场和资本“看见”,建议设立专精特新母基金
广东两会前瞻|普华永道王斌:让“小巨人”企业被市场和资本“看见”,建议设立专精特新母基金
发布日期:2024-07-29 11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58

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

过去半年,普华永道联合多家机构在广东和长三角地区跨城调研数十家“小巨人”企业,与多个政府机构交流,研读数十份政策文件,完成上万家企业画像,阐明广东“小巨人”成长经验和成长路径。

1月19日,普华永道发布《广东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成长手册》研究报告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

工信部公示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7月,广东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1525家,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约1.8万家,民营企业占比约95%。

“‘小巨人’企业好比中国版的‘独角兽’。”广东省人大代表、普华永道咨询服务(广东)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认为,随着“小巨人”企业群体快速成长,广东“制造强省”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。

不过,报告同时发现目前广东仍存在“小巨人”上市占比不高、融资对接效率有待提高、企业融资需求仍未完全满足等问题。

基于调研,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的王斌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提出了《关于设立专精特新母基金,精准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建议》,以专精特新母基金为纽带,借助资本以投代招、做大市场,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企业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。

八成“小巨人”企业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

从成长性来看,珠三角城市群近三年的“小巨人”数量增速均值达到128.74%。当中。广东近八成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位于深广莞佛四个GDP万亿级城市,其中深圳有752家、占比过半,广州、东莞、佛山分别为249家、172家和86家。

“年轻”是深圳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一大特点。报告显示,深圳“小巨人”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14.4年;近十年内成长起来的“小巨人”企业高达242家,约占深圳“小巨人”企业总数的1/3,近年来,深圳通过个性化服务,为省级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配备服务专员,引导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力度。以深创投为例,截至2023年7月,其投资的“小巨人”企业达298家,成为支持“小巨人”上市倍增的“长期资本”。

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则撑起广州“小巨人”企业的“半边天”。近年来,广州构建全方位政策矩阵培育“小巨人”企业,并依托政府搭台、组织参展、跨境电商平台等方式助力“小巨人”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。

佛山和东莞均为广东两大制造业城市,前者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三万亿元;后者则形成以松山湖为中心,电子制造+高端装备双赛道支撑的产业生态。但报告同样指出,两大城市的核心研发能力有待提升。以佛山为例,佛山“小巨人”专利类别主要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,发明专利占比较少。

从行业分布来看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智造、新材料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四个赛道的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占比八成。得益于广东的汽车产业蓬勃发展,越来越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“小巨人”聚集于广东并快速成长。

在2023年广州国际车展上,“小巨人”企业北醒(北京)光子科技有限公司“南下”落户广州花都区,并宣布获得滴滴自动驾驶投资。而早在2023年7月14日,智能驾驶“小巨人”企业豪恩汽电登陆创业板,成为广东又一家智能网联汽车上市企业。

广东“小巨人”企业的产业赛道分布与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密切相关,呈现出集聚式集群式发展态势。报告认为,培育“小巨人”也要将产业集群“一把拎”“一手抓”,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和链主企业的“牛鼻子”作用,精准锁定战略性产业赛道潜力企业、依托链主生态链“发现小巨人”

比如,鼓励链主企业的产业基金、实验室和云计算等要素向“小巨人”倾斜,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解决前沿技术引进和应用对接、融资及上市加速等难题,加强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;借助都市圈建设的机遇,发挥产业集群联动效应,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及粤东西北的制造业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和成长。

“小巨人”企业期待被看见

兼具研发实力和市场占有率的“小巨人”企业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。报告透露,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等赛道的“小巨人”企业最受资本青睐。根据投中数据(CV Source)公开融资事件梳理,2022年到2023年这两年,广东“小巨人”企业公开的融资和募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。

但在上市方面,截至2023年9月,广东上市“小巨人”企业241家,超七成广东“小巨人”未获新轮融资。2022年至2023年三季度末期间,约300家“小巨人”企业获B轮以上新轮融资(含上市融资),占比约20%;有75%广东“小巨人”企业无新轮融资。

这组数据意味着,大部分广东“小巨人”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不够,或者到了A轮之后的融资并不活跃,也就是较少被市场化资本“看见”。

王斌认为,新生代的科技型企业偏向于寻找政府引导基金和国有科创基金、链主投资等融资机会,借助这些资本给企业找到政策“背书”和市场资源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广东“小巨人”企业曾获得过政府引导性基金和国有基金投资的占比不到10%,特别是广州、佛山和东莞的“小巨人”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资本的关注度不够。

报告认为,广东要精准施策,支持“小巨人”企业做大做强,为“小巨人”打造更多展现实力的“舞台”,让它们被市场和资本“看见”。

王斌表示,近年来,以深创投、粤科金融、广汽资本等为代表的国有资本、链主企业资本加大对“小巨人”企业的投资布局。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,王斌建议,广东可借鉴长三角经验,设立专精特新专项母基金,以“投资+孵化”模式培育本地企业,对接产业链资源帮助广东“小巨人”做大市场,实现快速成长;同时,发挥政府引导和国资资源优势“以投代招”,通过投资把外地“小巨人”企业引进到广东落地。

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广东省工信厅要联合广东省财政厅等多个部门精准支持‘小巨人’企业做大做强,不仅是‘给补贴’‘给贷款’,更要‘给市场’‘给资本’。”王斌说。

比如依托政府投资基金及国资基金打造“投资+孵化”模式,鼓励和支持广东国资产业投资机构与地方政府性基金合作,共同出资设立专精特新母基金,赋能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。特别是在投后赋能助企业“走出去”方面,广东各地政府要为广东本土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链接更多市场资源,发挥不同基金间的联动效应和资源共享,带动广东“小巨人”企业在长三角投资布局,进一步拓宽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场。

如今,“小巨人”企业发展需要的资本、人才、数据等生产要素与传统制造企业截然不同,在新型工业化时代下,广东各级政府也需要按照个性化要素配置要素,侧重于数据、场景、生态开放,把“小巨人”养成“独角兽”。

具体来看,王斌建议,广东可以搭建政府侧公共数据与场景开放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,对符合政府采购需求的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和服务予以优先购买,明确政府采购项目对“小巨人”的采购比例、预付款比例等;鼓励和支持“小巨人”梳理数据资源,挖掘与确权企业数据资产,并通过银行贷款、股权交易、数据交易等场景实现数据资产变现;加快将“小巨人”列入上市预备队,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银行、创投机构、券商、律所、会计师事务所、科研院所的专业服务生态圈,为注重技术、快速奔跑的“小巨人”上市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
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

发布于:广东省

上一篇: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,随便说这七种话,情商太低,让人反感!
下一篇:“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”启动